欢迎访问六安仲裁委员会官方网站! 网站首页 | 联系我们
首页   关于六仲   新闻中心   仲裁指南   仲裁员   理论研究   仲裁资料   网上服务   文书下载   联系我们  
信息检索

学有所得|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(2)

发布日期:2024-11-11 08:58  信息来源:  浏览次数:768

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,习近平总书记再临安徽,先后来到安庆桐城市六尺巷、合肥滨湖科学城,深入历史文化街区、科技创新园区进行考察调研,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,对安徽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。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,六安仲裁委秘书处党支部积极组织开展专题学习,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,结合实际工作谈心得体会,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。

01

六安仲裁委员会办案秘书 郭永

0aef764f981d0b3fd683df4abb6352a.jpg


桐城六尺巷典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,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发作用。作为六安仲裁委的办案秘书,结合自身工作,2024年至今已办理案件92件办结46件。在办理案件中,要践行六尺巷工作理念,坚持以和为贵,做到定分止争,让企业在仲裁案件中解开束缚,减少对仲裁的人力、财力的投入,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济发展中,这也是仲裁的原则和追求。

对于办案秘书自身而言,一是要将六尺巷的典故装在心中,在工作中,践行调解。二是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:“人生能有几回搏”的殷殷嘱托,在工作中做到多学习、多思考,探索更加高效、便捷的仲裁工作方式,切实服务六安经济发展。


02

六安仲裁委员会办案秘书 张浩阳

图片1.png

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桐城市六尺巷后,我得知“六尺巷”的故事是和谐邻里关系的象征,并且在很多文化教育中被用来倡导宽容、谦让和解决纠纷的精神。我将“六尺巷”倡导的和谐与礼让精神应用到仲裁工作中,在处理案件时,有助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,以更温和、非对抗性的方式来解决争议,引导当事人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,而不是仅仅关注眼前的得失,鼓励当事人通过和解、调解的方式解决问题,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,还能维护良好的社会关系。“六尺巷”典故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,更是一种现代社会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,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,提升仲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。




上一篇:仲裁委秘书处党支部组织观看电影《一山         下一篇:学有所得|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
Copyright © 2016 六安仲裁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安徽省六安市政务中心12楼 六安市佛子岭路与梅山南路交口 电话:0564-3310691 
本网站版权为六安仲裁委员会所有,如需转载与本委办公室联系   技术支持:安徽雷速